400 650 1979
從酒文化的起源來看,西方酒神狄奧尼索斯表現(xiàn)出的與日神完全相反的精神,在西方文化體系中,日神精神代表著光明、偉大、清醒的理性精神。酒神象征著黑暗、憂郁、憤怒、解放和自由的悲劇精神。若是縮小東西方文化對比,儒家入世,進取謹慎代表東方的日神精神,道家守女,退讓,灑脫,放縱是東方酒神精神的特點。
中西酒文化之異同
從酒與民眾精神連接上講,中國的酒文化歸宗于“”。“天”在中國古代意指“上天”、“神明”,更是生態(tài)自然的化身。所以中國的山水畫,人多是眾山之中的幾個“小不點兒”,所謂“人如豆”;而西方油畫的表現(xiàn)手法則完全相反,人在前成為主體,山在后,只是點綴。這是東西方文化旨趣的根本不同點。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中國文化以兩河流域的土地文化和農耕文明為根,認為人在自然中可嬉、可游、可玩、可賞、可飲、可臥;西方大體上屬游牧民族,征服意識強,認為自然是人類的敵人,人類必須征服自然。然而,“”在飲酒之后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酒是“天”和“人”冷靜地對立著的重要元素。
從飲酒風格上看,中國人飲酒在一個“豪”字,西方飲酒在一個“品”字。中國的文化以酒為觸媒。換言之,酒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個和諧因子,是融洽氛圍的催化劑,重視的是“仁者愛人”的二人關系。在這種文化體系中,但酒本身是否昂貴并不特別重要,正如“寶劍贈英雄,紅粉送佳人”,不在乎贈品貴重與否,關鍵是“禮輕情意重”。兩個老朋友見面,主人拿出一瓶“茅臺”,說明兩人關系的“厚重”;但拿出“二鍋頭”也沒有關系,“只要感情有,什么都是酒”。而且,中國人喝酒講究一個“豪”字,一飲而盡,盡情而豪爽。這種“豪爽”不在于飲酒本身,而在于情感溝通與表達的酣暢程度。
而西方文化以騎士文化為主,對物質的尊重表現(xiàn)得很“紳士”,對酒更多是一種珍視,慢慢品味,細細斟酌,這種珍視源于物質基礎最初的相對匱乏。
中國是經(jīng)濟繁榮較早的國度。1820年以前,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人口較少,得益于文明和農耕文明優(yōu)勢,酒的生產比較發(fā)達;而西方的騎士,只有攻陷一座城市才能拿到一窖好酒,然后大家均分出來慢慢品嘗,這種飲酒風格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代社會。
反映到文學作品上,中國的豪飲是一種人性的釋放、友情的宣泄譬如李白“斗酒詩百篇”、《水滸》里“三碗不過崗”等,俯拾皆是;而在希臘經(jīng)典文學作品中,這樣的描述則不多見,盡管《荷馬史詩》中也有飲酒和酒后醉態(tài)的描述,但是并不普遍。
此外,中西酒文化的差異也與人際交往有關。中國人際交往以男性權力為中心,主要是男性之間的“博弈”;但在西方人際交往中,重男輕女,尊重和保護女性的行為,如紳士或騎士引導女性、開門、優(yōu)先考慮女性等,備受推崇。這體現(xiàn)在酒文化上與“女性化”的東方文化相比,強勢而有野心的西方騎士文化更強調溫柔。
來源:葡萄酒網(wǎng)
該二維碼7天內(03-03 前)有效,重新進入將更新!
本文來源網(wǎng)絡,如您對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持有異議,請與糖酒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電話:400-650-1979。

相關紅酒百科
- 美酒美食 | 原來各式火鍋這樣搭葡萄酒才對是怎么樣的呢?
- 白葡萄酒一定是用白葡萄釀制是這樣的嗎?
- 為什么說格拉夫是波爾多紅葡萄酒搖籃是怎么樣的呢?
- 新舊葡萄酒如何劃分你知道嗎?
- 葡萄酒還分正牌與副牌?這回終于懂了!
- 黑公雞葡萄酒口感如何,黑公雞葡萄酒怎么配餐我們知道多少呢?
- 雷司令葡萄酒——酸得漂亮的葡萄酒
- 冷涼氣候下的葡萄酒簡介大家知道哪些呢?
- 法國葡萄酒酒標信息,什么是葡萄酒命名的根本是怎么樣的呢?
- 為什么越好的葡萄酒越難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