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近日,以“直面行業(yè)重大關切,貼近復雜現實問題”為主題的第二十八屆葡界論壇順利召開。會上,該論壇主席董樹國以不談空話、不唱贊歌從四個方面以“醒醒,中國葡萄酒市場與文化”發(fā)表演講,以下為錄音整理:
大咖朋友們,下午好!
今天我從四個方面以“醒醒,中國葡萄酒市場與文化”為題與諸位共同探討,嘗試認清現在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希望有助于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和以后,葡萄酒銷售與行業(yè)發(fā)展的新路徑。
未來10年國家的大政,是在高質量發(fā)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堅定不移的發(fā)展實體經濟,發(fā)展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實現橄欖型社會。
質量強國,必須要公平,沒有公平,中小企業(yè)就沒辦法活。
這里面有三個關鍵詞,高質量,效率,公平。
具體到葡萄酒行業(yè)與市場,我們怎么高質量發(fā)展,又怎么體現公平?
大家知道,這幾年葡萄酒市場一直不景氣,產量和銷售都可以用“跌跌不休”這個詞來概括,直到今年上半年有了一點回暖,從幾家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財報看出,增長和盈利,讓我們又燃起了希望。但其實,更多的中小企業(yè)和公司還是舉步維艱,甚至難以為繼。
所以今天,在大咖群閉門會上,我不唱贊歌,我們也不要一葉障目,被波詭云譎的市場蒙蔽了雙眼。做企業(yè)就是這樣,步步驚心,稍不留心就可能成過眼煙云
市場是殘酷的,什么叫市場?當它拋棄你的時候,連個招呼都不會打的,市場沒有什么情面可講,就像我們面對那些造假的,以次充好的,表里不一的,胡亂標注的葡萄酒,尤其是“三精一水一色素”的假酒,你不把它干倒,它就把市場給你攪混。
這就是我講的個問題:
假酒仍然泛濫
最近的一則新聞是,上個月廣州警方開展打擊制售假酒犯罪專項行動,搗毀制售假酒窩點36個,現場查獲各類假冒知名品牌洋酒、紅酒14800多瓶,及各類制假原料、生產設備等,總案值超1.3億元。
十多年前是個別產區(qū)酒莊做假,現在更多的是市場造假,電視購物,網上銷售,地推,假酒從來就沒有間斷過,且愈演愈烈,讓那些本就不懂葡萄酒的消費者無所適從!我們可以在網上搜一下100多塊錢能買一箱酒,還要送一箱,平均下來一瓶多少錢呢?相較之下,國產葡萄酒成本高,大部分品質都不錯,尤其獲了獎之后,就會以價格去彰顯品質,但懵懂的消費者面對上面提到的假酒,他們怎么去分辨?
今年1—6月進口散酒2.1億升,這2.1億升散酒當然不是假酒,但都去了哪里?誰來追溯?據我所知,有一些酒在不法商人的操作下,在酒廠打個滾兌點別的出來,就成了原裝原瓶進口葡萄酒了,有人把這個鍋背在了海關上,其實海關是無辜的,因為海關沒辦法去跟進過關之后的散酒去了哪里。這種造假還算有點良心的,更甚者干脆就連一滴葡萄汁也沒有。
辨別真假,市場,靠我們的市場教育和培訓嗎?
這就是我談的第二個問題:
市場培訓嚴重出了問題
今年葡界論壇·首屆葡萄酒未來大會上,我提出了這個問題,從一個側面去講了。今天我不論飲酒是“文質彬彬還是豪情干杯”,單從酒具延伸一下說,就是我們不要試圖改變中國的飲酒文化和消費習慣,為什么市場中,全部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加在一起的消費總體量,趕不上一家茅臺企業(y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茅臺延續(xù)著中國的傳統酒文化,我們想想,如果你妄圖改變,非得有高腳杯才能喝茅臺,那會是什么結果?
國外葡萄酒文化,包括飲酒習慣,是他們千百年來的傳統習性。而我國葡萄酒上規(guī)模企業(yè)才130來家,規(guī)模發(fā)展無非才二三十年的事情,上下5000年啊,你想讓喝酒的人齊刷刷全用了高腳杯嗎?
我講這個,并不是否定高腳杯,我們的培訓教育可以隨行就市,尊重不同的消費者使用酒具的自由,一般而言,消費者在酒具的自主、自便選擇上,由于地域、意識、收入乃至身份等種種因素會自然而然分出階層來。高腳杯不會被淘汰,只是不必再讓高腳杯與葡萄酒飲用硬性捆綁。簡言之,就是讓消費者自行其便、自取其樂。我們常說,讓專業(yè)的人去干專業(yè)的事,同樣,我們也應該有信心,專業(yè)的事自有專業(yè)的人會去干,會去堅持。
問題歸結一下,就是中國市場中的普通消費者一定要用高腳杯嗎?其實專業(yè)人士也有“破戒”的時候。在今年瀘州的酒博會上,德美老師他們一群評委不就用大碗喝葡萄酒嗎,這不挺好嗎?
我覺得,少設置喝酒的條件,不要非得強調什么品酒幾步曲,真正的普羅大眾,老百姓想怎么喝就怎么喝,形成自然,消費沒有了門檻,才能促進形成廣泛的基礎市場,市場繁榮了,企業(yè)的日子才好過。
還有,葡萄酒在中國一直被“聚焦商務、儀式感,以及西方的生活方式”所引導,如,過于強調儀式感,喝酒的順序,餐酒搭配一講就是西班牙火腿、法國鵝肝醬、奶酪、墨魚仔醬、牛排、生蠔、黑松露……等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是沒錯的,但這些同樣與普通消費者和一般消費能力有著很遠的距離,這仍然是品、高高在上的定位。當葡萄酒繼續(xù)這種品定位時,會讓最大基數的消費者望而卻步,更會給未來市場帶來巨大災難,靠小眾群體消費怎么能做大一個產業(yè)?
我們試想若干年后,中國葡萄酒這個本就朝陽的行業(yè),面對紛繁復雜的市場,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各種大師班、百千萬家的不同培訓機構、不同公司的五花八門的的教材版本在“群魔亂舞”(請原諒我用了這個詞),會不會導致市場教育更加亂象叢生,利弊會是怎樣?
懵懂的消費者云里霧里,各種教材更是花里胡哨,直接沖擊著中國傳統酒文化,建議我們應該學習一下先人經驗,比如秦代推行的“書同文,車同軌”,實行中國式統一教本。
在行業(yè)與市場開局伊始,我們這群人,應該有情懷,有責任,有擔當,推動落實,無論是哪個國家的酒,只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必須按照中國的標準,中國統一的教育培訓考核,為后人鋪就好中國葡萄酒文化市場教育的基礎。這使我聯想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yè)”的偉大成功實踐,在與世界接軌的同時,必須符合中國國情,彰顯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
由于時間關系,接下來的兩個問題我不做展開解讀,好把更多時間留給嘉賓。
我要提到的第三個問題是:
市場的新博弈現象
原來葡萄酒市場是進口酒和國產酒之間的博弈,因為剛剛起步的中國葡萄酒市場體量太小了,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加在一起無非幾百億,進口葡萄酒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基本經歷了三個階段(這里由于時間關系我不多講),那個時候我們常說,進口酒不但占領了我們前庭,也侵略著我們后院,國產葡萄酒一邊學習人家的技術,一邊競爭屬于自己的市場,基本是這樣的。
但當下不同了,現在是多方面的新博弈,一是進口酒和國產酒;二是紅染白,或白染紅;三是紅白兩道分力通吃;四是白酒、啤酒、黃酒、威士忌、清酒……等等不同酒種的擠壓。消費者是最容易“叛變”的,面對市場競爭,企業(yè)商家不得不挖苦心思的多些招數應對。
,我提一下第四個問題:
中國葡萄酒沒有核心產區(qū)
大家知道,中國的白酒,現在醬酒熱,醬酒的假酒同樣很多,但是醬酒的核心產地只有一個,就是貴州仁懷,這次嚴管醬酒,貴州省的一個副省長掛帥親自管控這個核心產地,只要把核心產地釀造管好了,加之醬酒又沒有進口的一說,基本上中國的醬酒就有一半被控制了,因為這個地方醬酒太集中也太知名了。從香型上說,白酒的代表產地,還有如,濃香型主要在四川,清香型在山西,鳳香型在陜西……一樣,都算是有核心產區(qū)的。
但是,中國葡萄酒是沒有核心產區(qū)的,原因是,國產葡萄酒各個產區(qū)都有各自不同的優(yōu)勢、各自獨特的個性和各自不同的風土,誰也代表不了誰。
面對當前的“假酒泛濫”、“市場培訓雜亂又沒有嚴格的、統一的、必須的市場培訓體系和標準”、“新的博弈現象”和每個產區(qū)相對自我管理……等等這些,中國葡萄酒市場中諸多問題不是只一個產區(qū)管理好就能夠解決得了的,這需要大家各方共同努力。這就是我們現在對整個行業(yè)、產業(yè)、市場非常擔心的事情。
各位大咖朋友,我們需要醒醒了,只有認清根本,徹底改變,中國葡萄酒的未來才有未來!
我呼吁:全行業(yè)攜起手來,以自律和團結精神,形成上下同欲、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主動求變、積極應變,共同應對危機,還市場以清明,實現共同富裕。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p>
來源:酒新社

相關文章
- 全國糖酒會http://www.usrcnats2020.com/tjh.html
- 地方糖酒會http://www.usrcnats2020.com/df.html
- 銀川全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
- 酒鬼酒宣布52度內參控量;全球葡萄酒出口額達2656億...
-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yè)園區(qū)入選“國家級”名單
- 收縮的葡萄酒“腰部”
- 波內瑪爾特級園
- 匈牙利精選葡萄酒項目正式落地廈門
- 2023年銀川葡萄酒產業(yè)謀劃重點項目12個
- 今年寧夏單批次葡萄酒出口額創(chuàng)紀錄
- 線上酒水消費迎來爆發(fā)式增長,酒企品牌自播將成為下一個行業(yè)風口
- 速覽勃艮第特級園:蘭布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