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龍兄弟有獎?wù)魑倪x登:論寧波海鮮之美
2012-11-02 (à′?′: 中國糖酒網(wǎng)信息中心)
孩提時,每次耳畔傳來漁船的馬達聲,即使在惺忪的睡夢中,也會下意識地猛咽口水。
曾無數(shù)次勾引我“饞蟲”的,是幾則至今猶印象深刻的傳聞。說是漁民剛捕撈上船的帶魚,銀燦燦地還活蹦亂跳著,煮一鍋粥,俟沸,把著魚頭往粥里撩幾撩,待提將上來時,手中只剩一整條魚骨架,而魚肉則盡已脫入粥內(nèi)矣;又如,比手掌還寬的梭子蟹,泡在淡鹽水里不到一個小時,就送進嘴里大嚼,其時,蟹足還在微微地顫動,據(jù)稱肉味鮮甜得“像果凍似的”……這樣的吃法,在內(nèi)陸人眼里不免粗豪和略帶“番”性,而在寧波人看來,卻具別樣的刺激,分外惹人垂涎。
在吃的方面,頭頂“人均海鮮消費量位列全國第一位”桂冕的寧波人,絕對是嘴巴最刁的“老饕”。像處理“透骨新鮮”的東海大黃魚、象山青蟹等,往往追求“不失本味”。因此,甬菜的廚藝,相當程度就體現(xiàn)在 “獨孤一蒸”。甬人普遍認為,清蒸是給予一條好魚、一只好蟹抑或一簍好蝦的最高禮遇。無需任何佐料(姜絲蔥段等辟腥之物除外),僅僅憑借其本身蒸發(fā)出來的鮮味對同一種食材進行循環(huán)透析,從而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海鮮的原汁原味。然此中有高深學問,以蒸魚為例,火候至為重要,要蒸到完全熟了可是還有一點點肉粘在骨頭,那個節(jié)骨眼上,據(jù)專業(yè)的廚子稱,“只有一秒鐘的時間”。
并非吾人自我標榜,在“鮮”、“嫩”、“香”等關(guān)鍵指標上,源自享譽世界的黃金產(chǎn)地的寧波海鮮——400多種魚類,近200種蟹、蝦、貝類,必是同類中的“貴族”:北緯23°00′~33°10′、東經(jīng)117°11′ ~131°00′的清澈海域,漁場的方位像為它們精心計量過,江浙沿岸流、臺灣暖流和黃海冷水團滋養(yǎng)它們的身體,并剛好能迎上遠道而來的長江、錢塘江、甬江的水流,水質(zhì)善解人意,氣溫恰到好處。它們小時候,沒遇到一場傷痛和疾??;旺盛的青春期,碰上了不虞凍餒的最好時光;臨近長成,沒有沙礫磨損它美麗無暇的身形;甚至鯊魚也從未打它的主意。從事了幾十年海貨的老漁工,耐心地等到個頭和鮮度完全平衡的一刻,才把它們捕撈上船……
擁有這樣可遇不可求的天賦品質(zhì),寧波海鮮本身的味道已經(jīng)各擅勝場,純味最上、配味次之,在烹飪之法上自可“天然去雕飾”:新鮮的魚,一般刨鹽,或是摻些咸齏鹵蒸一下即可;至于江白蝦、蝦蛄之類,清水里一煮,放點鹽就可以啦。此猶有內(nèi)容、有情感的文章,原是不必專費辭藻。至于那些產(chǎn)地不正或經(jīng)長途運輸而致腐敗的魚蝦,向為甬人所鄙視,蓋其揮之不去的泥腥,非以椒鹽或紅燒才能鎮(zhèn)壓,品斯下矣。
前文提到蝦蛄,頓使我回憶起小時候的許多趣事來。我的老家,在寧波最東端的古鎮(zhèn)郭巨,去海濱不過四五里。近岸處雖無沙灘,卻有大片灘涂,俚稱“泥涂”,其間,生長著無數(shù)生命力旺盛的小生物。每日潮汐退去,泥涂有數(shù)小時的暴露,夏秋時節(jié),遂成為我兒時屢屢流連之地。有時候一腳踩下去,半米開外有一泥穴應(yīng)聲標出一道水流來,不問可知,必是找到了蝦蛄(螳螂蝦)棲身的洞穴。當其時,穩(wěn)住腳步以斷其后路,從另一端以手掘進,每有斬獲。同樣奇特的是小泥魚,與之共處一室的,有一種青色的小蝦,小拇指般粗細,螯甚巨,蓋與泥魚系共生關(guān)系,其名不考,惟蝦極甘美,我已多年未嘗此味,只是一想起,仍然鮮香撲鼻;至于泥螺的棲身之處,辨別之法是尋找泥地上有三五道自中心向外輻散的細細裂痕,一把抓下去,頓覺掌心綿綿然有物矣。
黃泥螺在寧波俗稱“壓飯榔頭”,獨特的腌制之法,在東部沿海地區(qū)已歷千載。我母親慣于將之以咸齏汁鹵浸漬,復(fù)大量加鹽,密封貯存一月余始成。一旦打開,鮮香猛然自瓶中醒來,飽滿的泥螺像還活著,只是在寶瓶里睡著了。童年啜食黃泥螺的時候,總是配著糙香的米飯和母親的微笑入喉。如今,好在已有“陸龍兄弟”等寧波商家,工廠化專業(yè)生產(chǎn)黃泥螺、紅膏熗蟹等海產(chǎn)腌制品,使吾人得以一年四季重溫“母親的味道”,而且于外出訪友之際,多了一件堪稱“寧波老特產(chǎn)”的高端年貨禮品。
不獨是“陸龍兄弟”,近幾年來,寧波海鮮已不滿足于“守株待兔”,開始大規(guī)模作戰(zhàn),涌現(xiàn)了一大批著名的餐飲品牌,并頻頻搶攤外地。我每次去上海宴客,必設(shè)筵于向陽漁港、石浦飯店等,席上幾樣精致的寧波海鮮,每使賓客稱道不置;而我郭巨老家,因其作為著名漁碼頭的地緣優(yōu)勢,早被精明的店家瞄上,04年始即打出“郭巨碼頭飯店”的金字招牌,以“老板家本身有漁船”、 “比較傳統(tǒng)的寧波方式”為號召,而今已一氣在甬上開出了20多家同名飯店,由于取料鮮活、遵古炮制,每道菜都好到讓人嚼到舌頭。
但天下之口,殊難同嗜。報載電視選秀節(jié)目“好男兒”冠軍蒲巴甲,一次受請吃寧波海鮮,主人為示盛情,特奉以紅膏熗蟹和黃泥螺。對于前者,藏族小伙子小蒲嘗了一筷后,“也無贊嘆也無厭,沒發(fā)表任何意見”;對于黃泥螺,“試了一粒,這下子,皺眉了”。報道說,此后,“再不敢下箸”;以羊肉串進之,始食。這頓飯,小蒲吃得很艱難,但多半使寧波人不服氣:寧波海鮮豈PK不過新疆羊肉串哉?個人認為:不食海鮮者,固然無須突破心理障礙兼不虞腹瀉,卻也錯失了盡識人間至味的機會。
倒是祖籍寧波的著名藝人周星馳,與吾人一樣,也“好這一口”。去年八九月,其在甬拍片期間,恒以在“馬園路的一家面館”吃“一碗 28元的蝦仁黃魚面”為樂。狗仔隊窮追猛打之下,“星爺迅速扒完了碗里的面,和助手兩人迅速跳上一輛出租車”,匆忙遁去;而該面館卻一夕出名,吸引大批食客,連保安也客串成了服務(wù)員,“蝦仁黃魚面”遂亦自動更名為“周星馳面”。由是觀之,以宣傳效應(yīng)和品牌關(guān)聯(lián)度而論,如有寧波某海鮮餐館欲延請形象代言人,周是不二人選。
à′?′£o@n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