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朱媽媽就是我們的爸媽
2012-11-07 (à′?′: 中國糖酒網(wǎng)信息中心)
2012年9月4日,對于孤兒杜鵑和龐岳來說,是個值得銘記一生的日子。這一天,來自部隊的“爸媽”和朱老大食品公司的朱媽媽為她們安的新家可以入住了,而濟南軍區(qū)臨沂房管處的官兵們還為她們捐了7000元善款。溫馨的新家里設施一應俱全,小小年紀的她們再也不用為生計犯愁,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了。
無依無靠兩孤女逆境成才感動人
作為受助孤女之一的杜鵑,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孩子。在郯城,初三學生杜鵑的家是一座屋頂全是窟窿,下雨就成了水簾洞,但屋內(nèi)貼滿獎狀的土屋。杜鵑從小就沒有父母,連自己姓什么、父母是誰都不知道,自己是被村里一個年過半百的老漢撿來的。在杜鵑10歲的時候,養(yǎng)父因精神病發(fā)作離家出走,從此就再沒回來。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杜鵑從10歲起就開始一個人生活。生計全靠家里僅有的一畝田地,小小的她在鄰居的照顧下,一邊學種地一邊堅持上學。自立自強的她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今年2月,在郯城縣婦聯(lián)的推薦下,杜鵑來到了縣城一所民辦學?!?nbsp;被稱為“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溫馨的家”的大唐學府。校長王勇基也是對杜鵑關(guān)愛倍加,不但讓杜鵑在大唐學府讀書,而且還免去她的一切費用。
另一位受助孤女龐岳,則一直和奶奶相依為命。在臨沂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朝陽街道讀初二的她,也是從小就沒有父母,由奶奶一手養(yǎng)大。小龐岳雖然有學校,但是沒有家;雖然學校固定,但是住所不固定;在學校還是個學生,可是出了校門就是和奶奶一起乞討的流浪孩子。
沒有家白天還好過點,到了晚上怎么睡覺呢?奶奶便帶著小龐岳到處借宿,但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卻磨礪了她的意志,自強的龐岳堅持在昏暗的路燈下堅持學習,品學兼優(yōu)的她還被推選為班長。
各界踴躍獻愛心孤女有了“爸爸媽媽”
杜鵑和龐岳的事跡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關(guān)注,在經(jīng)歷愛心傳遞之后,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和濟南軍區(qū)臨沂房管處知道了她們的經(jīng)歷,并主動伸出了援手,給予孤女們愛的溫暖。
一向擁軍擁屬、奉獻愛心的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朱呈镕總經(jīng)理,主動收養(yǎng)了龐岳,并照顧起她的奶奶,把她們接到了自己家中居住,還把龐岳從朝陽街道中學調(diào)到臨沂六中就讀。與此同時,考慮到杜鵑明年就要參加中考,朱呈镕盤算著明年把她也接到臨沂來。
濟南軍區(qū)臨沂房管處的官兵們也伸出了援助之手,4日,共捐款7000元幫助兩個孩子,同時,官兵們還在八一小區(qū)幫龐岳和奶奶租了一套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幫她們安起一個屬于自己的新家。
4日,當記者走進充滿愛心的新家時,一進門就被墻上的兩幅畫吸引住了,畫的內(nèi)容很簡單,兩幅畫都有一個“懷抱感恩的心”的小女孩,一幅畫上寫著“送給解放軍叔叔”,另一幅則寫著“朱媽媽您辛苦了”,而這些都是小龐岳前一晚整夜沒睡畫成的。
在朱媽媽和濟南軍區(qū)臨沂房管處的“爸爸媽媽”們趕來看望時,小龐岳說出了一個心愿:“我想給自己改一個名字,就叫‘軍悅’,以此牢記解放軍叔叔阿姨和朱媽媽對我的關(guān)愛。長大后我也要為社會做貢獻,也要當軍人。”
濟南軍區(qū)臨沂房管處的陶處長則對一旁的杜鵑說:“假期的時候,你可以來臨沂找龐岳妹妹玩,明年你在臨沂上高中的話,也可以在這里住,這里就是你的家,以后你們將生活和學習在一起,這些幫助你的叔叔阿姨都是你的爸爸媽媽。”
大愛無言,在朱媽媽、王校長、陶處長等好心人的默默關(guān)愛下,兩個曾經(jīng)飽受命運折磨的孤女終于享受到“家”的溫暖。我們也祝福她們的明天充滿陽光。
à′?′£o@n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