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食品來路不明,衛(wèi)生證書驗明“真身”
2012-11-07 (à′?′: 中國糖酒網信息中心)
近年來,國民對食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食品的口味與包裝也備加注重,“進口食品”作為食品產業(yè)的一大分支,逐漸走入尋常消費者的視線。各大商超相繼開設了進口食品區(qū),專門經營進口食品的商鋪相繼開業(yè)。消費者在面對眼花繚亂的進口食品時,最擔心的是質量是否真的有保障?進口食品的銷售是否符合規(guī)范呢?對此,記者對大小進口食品商鋪進行了走訪。
進口食品市場亂相叢生
記者在走訪了幾大超市和進口食品商鋪后發(fā)現(xiàn),進口食品市場魚龍混雜。海南產的“海南椰餅”、杭州造的“不二家奶糖”、哈爾濱推出的“北大荒綠豆涼茶”等眾多外觀可以與進口食品相媲美的“國貨”也被納入了進口食品的行列。打著進口食品的旗號,來博得消費者的眼球。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自已就曾被“蒙騙”過:“一些商家把國貨和進口食品混在一起,我在健康東路上的一家大商場的精品超市里買過一種羊乳餅干,包裝上有日文,我就以為是進口的了,而且商家確實也把它放在了進口食品的貨架上,結果買回去一看,產地就是廣東東莞的?!?nbsp;
除了魚龍混雜之外,一些進口食品還涉嫌夸大宣傳。主要是橄欖油、奶粉以及零食等。這些產品外包裝上赫然寫著“原裝進口”,但產品背面的說明卻清楚寫著“原料進口”。樂天瑪特淮海東路店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裝進口”就是指原料、加工和包裝都是在國外進行的,之后直接進口到國內來賣。這與很多“原料進口”的食品不一樣,這些食品一般都是產品或者原料是國外產的,再到國內進行分裝或者加工、包裝。這類產品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純進口食品。
此外,市場上也有一些來路不明的食品,多集中于一些小店鋪。記者在富麗花園附近的一家食品店看到一款價值15元的卡通餅干,包裝上全是英文,生產廠家產品成分不懂英文的人根本無從知曉,也沒有正規(guī)進口中文標簽,全憑包裝上的圖片辨別賣的是餅干。記者問及銷售人員產品的來源時,銷售人員稱是從南京的一家進口食品店進貨的,“至于具體貨源我們也不得而知?!痹撲N售人員稱。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作為進口食品的“準入證”的CIQ標志——中國檢驗檢疫標志,在所有的進口食品無一具有。有近一半的進口食品包裝上往往都是中文和外文兩種文字說明,沒有另外貼中文標簽。當然在包裝另附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也占了近五成。
專家支招:市民選擇進口食品時需擦亮眼睛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食品才是進口食品,市民應該如何進行辨別,CIQ標識又是否是進口食品必須具備的標識呢?一位業(yè)內人員指出,市民在購買進口食品時可主動向商家查看是否有國家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進口食品《衛(wèi)生證書》,如果沒有,則進口食品的來源就有問題,質量難以保證。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應當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應當符合該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注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lián)系方式。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guī)定的,不得進口。因此,對于包裝全是外文,又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來源可能就存在問題了。
這位內業(yè)人士告訴記者,看產品是否為真正的進口貨,第一要看的是原產地,原產地在國外的,就可以稱之為進口食品。如果是在國內分裝經銷的,標簽上也該有所標注。對于CIQ標識,目前國家檢驗檢疫機構除要求進口橄欖油加貼CIQ標識外,其他類的進口食品沒有再要求加貼CIQ標識。
à′?′£o@n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