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洋酒”大佬看重中國市場大蛋糕
2014-02-18 (à′?′: ì???í?)
自80年代洋酒進入中國以來,一直以其矜持而又穩(wěn)健渾厚的腳步,演繹了奢靡高雅的品味文化和品牌故事。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以及中產階級的日益擴大和迅速形成,洋酒不再是高處不勝寒的曲高和寡,而是以其綿軟深厚的魅力讓中國的酒行業(yè)人士為之難寐和擔憂,驚呼狼來的同時,竟然沒有穩(wěn)健和諧的舞步與之協伴。進入中國20多年后,當華麗外衣被時間褪去,洋酒,開始日漸被中國市場所普及。雖不比中國白酒有代表性,但其文化及消費依然籠絡住了一大批中國年輕一代。因此,洋酒在中國市場未來的發(fā)展絕不可小覷!
目前在內地較有影響力的品牌中,人頭馬繼續(xù)保持洋酒品牌的頭銜;芝華士、馬爹利、軒尼詩、禮炮、尊尼獲加等品牌奮起直追,陸續(xù)進入品牌方陣;而百家得、馬諦氏、杰克?丹尼、伏特加、百齡壇、龍舌蘭等潛力品牌則蓄勢待發(fā),極力謀求主導品牌的位置。根據官方統(tǒng)計,近兩年洋酒整體以30%的速度迅猛增長,個別品牌增長幅度甚至達到。其中廣東省洋酒銷售達三分之一,是全國洋酒銷量大的城市。其他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銷售勢頭也是如日中天。雖然洋酒銷售不足中國整個酒業(yè)市場總額的2%,但這星星之火讓人畏懼之處就是他所攜帶的燎原之力雄厚威猛,其前景的不可限量也讓中國的行業(yè)人士憂患和不安。
中國市場誘惑的“潛力”
其實,洋酒廠商的大信心來自于對中國市場的認識。一個巨大的潛力市場”無疑是洋酒品牌對中國市場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由于洋酒市場的基本競爭態(tài)勢也是產大于銷,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無疑是其產品的好出路。就中國酒類市場的競爭力而言,本土葡萄酒品牌的整體實力其實很弱,只是在行業(yè)保護和高關稅環(huán)境下,洋酒在中國的銷售價格整體上比本土品牌高達近兩倍之多,不過,國內葡萄酒也僅僅戰(zhàn)勝了洋酒中的“低檔酒”,真正的中洋酒尚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在中國加入WTO以后,進口關稅逐步削減,很多洋品牌必將反撲中國的中檔酒類市場,進而再搶奪戰(zhàn)線廣闊的低檔酒領地。
與此同時,據行業(yè)統(tǒng)計,目前中國烈性酒消費占世界烈酒總消費量的23%,已躍居世界大的烈酒消費市場。在許多人的記憶里,隨著“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這句廣告詞,洋酒搶灘中國市場的步伐實際上早已開始。馬爹利、人頭馬、軒尼詩、芝華士、瑞典伏特加等享譽世界的洋酒品牌逐漸開始出現在國人視野里。而作為中國主要的進口烈性酒品種威士忌,其消耗量在1999年到2004年期間上升了296%,軒尼詩、芝華士等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幾乎每年都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到了2007年,中國履行進入WTO后的承諾,葡萄酒市場“井噴”的各種因素正逐步集結,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美國、智利等世界各大葡萄酒主產國均對中國市場心懷覬覦之心,洋酒品牌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未雨綢繆,展開了對中國市場第二次大規(guī)模進攻?!?
今年春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也在見證這種消費力的增長。此次糖酒會上發(fā)布的《2011-2012中國糖酒食品業(yè)市場年度報告》預測,國內葡萄酒進口量繼續(xù)大幅增長,全年進口總量(含原酒)比上年增長27.6%,進口金額為13.93億美元,同比增長80.9%。此外,《報告》還引用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研究機構的預測稱,未來5年,亞太地區(qū)將會成為酒料增長快的地區(qū),并將很快超越歐洲和美國市場。其中,85.9%的增長來自于兩個市場:即中國和印度,預測中國增長率將達到63.2%,成為全球酒類消費增長引擎。
政策壁壘放低的“刺激”
任何一家企業(yè),在進入市場之前,首要的一個重要行為就是對所在政府的法規(guī)條例進行“政策解析”。中國在加入wto之后,中國政府對進口酒給出了更多優(yōu)惠,所設立的門檻相對較低,這為國際酒類廠商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學會解讀政策,根據政策引導在市場中“求變”,無疑是洋酒企業(yè)在中國市場進行自我推廣的助力。表現在中國進口葡萄酒關稅大幅下調,從65%下調至14%,并逐步達到零關稅。對于洋葡萄酒商來說,這是進入中國的好時機。
正是因為中國酒市場尤其葡萄酒市場存在進入壁壘較低政策“刺激” ,導致做洋酒進口生意的從業(yè)者眾多、代理商數不勝數。很多地方的做代理的洋酒進口商有二三十萬就可以做一個品牌的全國總代理。如果放在白酒市場,二三十萬恐怕連一個二三線品牌的市級代理權都拿不到。
而對于國內烈性酒市場,據帝亞吉歐的統(tǒng)計,隨著市場消費能力的提高,中國市場很快將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烈酒市場。因此,帝亞吉歐認為:“目前在中國加大直接投入,和中國伙伴共同發(fā)展適逢其時。”
由于中國內地的經濟政策放寬的刺激,各種洋酒大量涌入中國,并掀起了一次小小的高潮,這是洋酒次真正意義上的東征。當時洋酒利用香港的經銷商在內地市場進行推廣,從洋心理很大程度上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相對中國巨大的市場容量與洋酒目前所占比例,洋酒尚有很大的市場上升空間。受此利好因素的吸引,當時國外比較大的洋酒公司基本都已經或者正在準備進入中國市場,其中比較活躍的的有保樂力加、帝亞吉歐、人頭馬、百富門、軒尼詩、馬諦氏、伏特加等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