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關(guān)于葡萄酒發(fā)展史 你了解多少?
2021-05-26 (來源: 糖酒網(wǎng))
葡萄種植起源于何時?新舊世界的劃分有什么歷史淵源?歷史上有哪些人在釀酒?你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隨我一起搭乘時空機,沿著時間軸,探索葡萄酒發(fā)展史中的幾個重要階段吧。 站:葡萄大遷移,開辟新世界 在葡萄酒界,新舊世界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新世界”主要指除了傳統(tǒng)歐洲產(chǎn)酒國以外的國家,該概念的形成與歷史息息相關(guān)。葡萄酒正式進軍“新世界”,可追溯至哥倫布(Columbus)發(fā)現(xiàn)新時期。在那時的“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傳教士將歐洲的葡萄品種帶到南美洲。 這股葡萄遷徙大潮主要分為3撥:16世紀時,西班牙殖民者、傳教士在這片種下了棵葡萄樹,并將葡萄品種命名為“傳教葡萄”(Mission,音譯為“彌生葡萄”)。此舉既考慮到葡萄酒摻水后能用于,更意在傳播天主教。19世紀時,所謂的“好品種”扎根這片土壤,主要為法國的葡萄品種,如波爾多(Bordeaux)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20世紀時,地中海地區(qū)的傳統(tǒng)葡萄品種漂洋過海地來到智利,佳麗釀(Carignan)等品種開始在這里大放異彩。 第二站:舊世界的歐洲舞臺,上演輝煌史 傳統(tǒng)的舊世界歐洲產(chǎn)酒國不是葡萄酒的發(fā)源地,但卻見證了葡萄酒的多個“大事件”發(fā)生輝煌期。從神權(quán)至上的中世紀開始,葡萄酒就染上了濃重的宗教色彩,當時的修道士們更是承擔起了推進葡萄酒發(fā)展的重責。西多會(Cistercian Order)和克呂尼會(Cluniac Order)等宗教團體將饋贈的土地用于建立莊園,釀造彌撒(Mass)儀式所需的葡萄酒。在此期間,他們在不斷探索新的釀酒工藝的路上精益求精,為后世留下了沿用至今的傳統(tǒng)釀酒技藝。其中為世人津津樂道的是本篤派(Benedictines)的修道士唐·培里儂(Dom Perignon),他是倡導有機種植的人,對香檳(Champagne)的釀造工藝更是深有研究,酩悅香檳(Champagne Moet Chandon)旗下大名鼎鼎的唐·培里儂香檳(Champagne Dom Perignon)就是以他為名。 1716年,世界上個受保護的原產(chǎn)地——意大利的基安帝(Chianti)在歐洲誕生。1730年,個葡萄酒分級制度在托卡伊山麓(Tokaj-Hegyalja)正式成立。18、19世紀是舊世界葡萄酒的風格成型期,人們開始講究不同風土賦予葡萄酒的不同風格,法國、德國和英國的葡萄酒市場在這一時期得到蓬勃發(fā)展。 緊接著19世紀末期的根瘤蚜蟲(Phylloxera)災(zāi)害則沉重地打擊了歐洲的葡萄酒行業(yè),大片葡萄園慘遭感染、摧毀,許多本土品種瀕臨滅絕。不過機智的葡萄種植者們想出了一個妙招,將法國葡萄藤嫁接在對根瘤蚜蟲有良好抗性的美國砧木上,成功扭轉(zhuǎn)頹勢。
該二維碼7天內(nèi)(03-03 前)有效,重新進入將更新!
本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您對文章內(nèi)容、版權(quán)或其他問題持有異議,請與糖酒網(wǎng)聯(lián)系,聯(lián)系電話:400-650-1979。

相關(guān)紅酒百科
- 美酒美食 | 原來各式火鍋這樣搭葡萄酒才對是怎么樣的呢?
- 白葡萄酒一定是用白葡萄釀制是這樣的嗎?
- 為什么說格拉夫是波爾多紅葡萄酒搖籃是怎么樣的呢?
- 新舊葡萄酒如何劃分你知道嗎?
- 葡萄酒還分正牌與副牌?這回終于懂了!
- 黑公雞葡萄酒口感如何,黑公雞葡萄酒怎么配餐我們知道多少呢?
- 雷司令葡萄酒——酸得漂亮的葡萄酒
- 冷涼氣候下的葡萄酒簡介大家知道哪些呢?
- 法國葡萄酒酒標信息,什么是葡萄酒命名的根本是怎么樣的呢?
- 為什么越好的葡萄酒越難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