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边@是我們以前最喜歡的告別詩,我們每次都能從這首詩里感受到歡呼和離別后的痛苦。然而,看完這首悲傷的詩,你有沒有想到一件事?就是我們現(xiàn)代人和朋友喝酒,不管是高興還是離開,都需要說一句祝酒詞。這是喝酒碰杯時的口頭禪,也是似乎習以為常的語氣。
“干杯”的英文“toast”一詞起源于16世紀的愛爾蘭,原意是烤面包。當時的愛爾蘭酒徒習慣把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及吸附酒內的其他物質。到了18世紀,“干杯”這個詞才有了今天的含義,并且發(fā)展成為祝賀頌辭。干杯時,人們往往還要互相碰杯,據說碰杯與教堂敲鐘是同一意思,都是為了驅除惡魔。另有一說,是因為當時歐洲中常有人在酒中投毒謀殺異己,因此社會的在聚會飲酒時,大家互相碰杯,使杯中的酒碰濺到對方的酒杯中,以顯示酒中沒有下毒,象征誠意。而且人們在干杯時總是用右手執(zhí)杯,伸直與肩齊,這是為了讓對方看到,祝酒者腰間沒有暗藏武器,顯示友好的意思,并口稱“cheers”,向對方祝酒。后來這種形式逐漸演變成為一種顯示紳士風度的禮儀流傳了下來。
“杜舉”由來
“干杯”這種禮儀,流傳進入我國大約是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這段時間,在此之前,古人并不“干杯”,但卻有相近的飲酒禮儀,稱之為“杜舉”。說到“杜舉”,不得不提到“杜蕢揚觶”的典故。
公元前533年,晉國大臣智悼子荀盈去逝還沒有正式下葬,晉平公卻與樂師師曠、近臣李調喝酒取樂,并擊鐘奏樂。晉國自晉文公重耳之后,一直施實的是“六卿三軍”制,由六個大家族來管理晉國政事,智悼子荀盈便是六卿之一的智氏,所以荀盈的去逝對于晉國來說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情。
杜蕢是晉平公的御廚,看到這番景象便蹬上宴席前的臺階,向晉平公請求把盞敬酒。晉平公點頭答應。杜蕢先斟滿一杯酒,捧給師曠說:“曠先生,喝掉這杯酒!”師曠喝過。杜蕢又斟滿一杯,捧給李調:“調先生,喝掉這杯酒!”李調也順從地喝過。杜蕢再斟滿一杯,面對著晉平公,二話沒說,一飲而盡,放下酒杯,轉身就走。
杜蕢的舉動,把晉平公、師曠、李調君臣三人搞得面面相覷,晉平公急忙叫住正下臺階的杜蕢:“蕢先生,等一下,看你剛才的意思,像是要開導寡人,所以我沒有和你搭話兒。你讓師曠、李調喝酒,是為什么呢?”
杜蕢重新入座,回答說:“曠先生是音樂主管,是幫君主您聽聲辯音的,是君主您的另一雙耳朵。甲子日和乙卯日是兩大忌日,在子卯兩日,國君撤去宴飲鐘樂,學子要停下學業(yè),就因為忌日心痛。君主,大臣都是您的左膀右臂。如果膀臂斷了,那樣的痛心不知比子卯日的痛心要厲害多少!作為樂師,曠先生應該替您聽到痛苦的呻吟聲,但他還是陪您喝酒聽樂,說明曠先生沒有聽到應該聽到的聲音,您的這雙耳朵聾了,所以我罰他喝酒?!?/p>
杜蕢又說:“調先生是君主您的近臣,是幫您察顏觀色的,是君主您的另一雙眼睛。服飾是用來表達禮儀的,禮儀是行事的規(guī)矩,行事就要有行事的態(tài)度,而態(tài)度會寫在臉上。今天,君主您的臉色沒有表現(xiàn)出應有的態(tài)度,調先生也沒有注意到這些,說明您的這另一雙眼睛瞎了,所以我罰調先生喝酒。”
晉平公點頭又問:“你又為什么喝酒呢?”
杜蕢說:“我主管御膳房,是幫君主您品嘗滋味的,是君主您的另一只舌頭。味的作用在于理順心氣,心氣用來充實意志,意志用來確定言語,言語在于發(fā)出命令。今天,君主您另外的耳朵和眼睛都失職了,而君主您卻沒有發(fā)出讓他們離職的命令。這是我的罪過,所以我罰自己喝酒。”
所以在戰(zhàn)國中后期,很多人在與君主飲酒時舉杯,句話就是“君無壽萬年”。不得不說,這種喝酒語氣的話,既表達了對君主的敬仰,也表達了君臣之道的規(guī)矩。但是和原來的顏色和歡呼相比,就失去了很多自由。
來源:葡萄酒網
該二維碼7天內(03-01 前)有效,重新進入將更新!
本文來源網絡,如您對文章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持有異議,請與糖酒網聯(lián)系,聯(lián)系電話:400-650-1979。

相關紅酒百科
- 美酒美食 | 原來各式火鍋這樣搭葡萄酒才對是怎么樣的呢?
- 白葡萄酒一定是用白葡萄釀制是這樣的嗎?
- 為什么說格拉夫是波爾多紅葡萄酒搖籃是怎么樣的呢?
- 新舊葡萄酒如何劃分你知道嗎?
- 葡萄酒還分正牌與副牌?這回終于懂了!
- 黑公雞葡萄酒口感如何,黑公雞葡萄酒怎么配餐我們知道多少呢?
- 雷司令葡萄酒——酸得漂亮的葡萄酒
- 冷涼氣候下的葡萄酒簡介大家知道哪些呢?
- 法國葡萄酒酒標信息,什么是葡萄酒命名的根本是怎么樣的呢?
- 為什么越好的葡萄酒越難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