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特制菜
2012-10-30 (à′?′: 中國糖酒網信息中心)
糟魚發(fā)明人:梁圣銘。乾隆年間,玉堂出了位青年才俊——梁圣銘,他精選產自南四湖的草魚,二兩一條,一斤八條,每簍八條,將魚刮鱗剖肚、剪頭去尾,風干后裝壇,加入特制的“糟”存放半年,吃時再加上適量白糖、麻油,上籠蒸熟即可。后來的繼承者將糟魚的制作工藝進一步改進,將草魚換成了2斤左右的鯉魚,這樣做成的五香糟魚,透紅發(fā)亮,肉嫩而不散,香甜味純,誘人食欲,并于光緒元年成為進京貢品,深受慈禧和皇帝的喜愛。
醉蟹創(chuàng)始人:梁圣銘。在創(chuàng)制出五香糟魚后,梁圣銘看到南四湖的螃蟹又肥又大,而且價格便宜,如果能夠將不易進味的螃蟹,通過進食調料的方式,使螃蟹味道鮮美,并且能夠除去腥味,豈不美哉,通過反復試驗終于成功研制出醉蟹。選南四湖秋季出產的活螃蟹,肉肥團臍,先在清水中將腹內臟物吐凈,然后裝入壇中,再添入混有多種配料的紹酒,讓蟹慢慢進食,使得蟹的內外均為調料和紹酒滋潤浸透,15天后即可食用。食用時將蟹剖開,是一幅鮮艷奪目的畫面:蟹黃鮮紅,蟹肉白嫩,肥而不膩,鮮而不腥,成為天下美食,當時有句流行的說法叫“不食醉蟹,空活百年”。 道光年間,時任河東道總督的林則徐,就是借宴請地方官員品嘗醉蟹,規(guī)勸和警告地方官員要清廉,為百姓謀利,一時傳為美談。光緒元年成為進京貢品,深受慈禧和皇帝的喜愛。
龍缸松花:微山湖盛產鴨蛋,同治年間,玉堂醬園技師林大松根據我國傳統(tǒng)松花蛋的制作工藝,進行創(chuàng)新,研制出獨特的龍缸松花:用龍盤大缸制作,不但味正、濃香可口,還是五色溏心,而且透明,如琥珀似碧玉,蛋清上清晰的松花非常美麗;用竹篾劃成十瓣,就像一朵艷麗的花朵,青黃紅綠藍五色齊放,油光光的溏心似粥,濃香四溢。光緒元年,龍缸松花成為進京貢品。
à′?′£o@nfrom